《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訊:11月23日,在2020第三屆全球無人系統大會舉行期間,由中國科學院無人機應用與管控研究中心與珠海無人機系統協會聯合主辦的“無人機低空運行與航路網規劃”學術論壇順利召開。
中國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空管處調研員楊非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黨委書記、兼任中科院無人機應用與管控研究中心主任的廖小罕研究員主持論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中國民航局無人機運行專家組等民航相關單位與組織,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以及廣東電網公司機巡中心、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等無人機應用企業專家學者分別作主題報告。
廖小罕在發言中表示,國內無人機在輕小型、高可靠、智能化等性能,以及航路網規劃、網格、遙感、地理信息、5G通信等技術在國際上擁有諸多領先的科技亮點。珠海因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區位在無人機發展中有諸多優勢,應將無人機應用與低空運行相結合,面向未來無人機多應用場景,發展跨區航路網規劃等技術,做好成果推廣。
楊非在致辭中分享了民航局最新運行統計數據,高度總結了國內無人機運行現狀及無人機監管政策環境,強調要持包容審慎,穩中求進,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向特定運行場景,對無人機實施基于風險的分類管理,并提出“小試點-中試點-大試點-產業化”的航路試點工作四步走戰略。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中國民航局管理干部學院與中科院等專家分別從全球背景下具有中國特色的無人機發展技術路徑、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無人機低空公共航路網規劃與構建,以及航路氣象服務保障等方面就無人機低空運行相關問題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北京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廣東電網公司機巡中心、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中國民航局無人機運行專家組等專家分別就網格剖分、5G通信等關鍵技術以及航路、電力巡檢、城市載人運行等相關標準做了精彩報告。
無人機低空運行與航路網規劃論壇依托由中國科學院無人機應用與管控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全球無人系統大會,圍繞無人機低空運行安全主題,從全球視角與國家政策背景,基于遙感、地理信息、網格剖分、5G通信等多學科角度論證構建低空航路來保障低空運行安全的可行性,并結合航路相關國際國內標準、航路應用試點工作等展示航路的可觀前景。本次論壇作為中科院“無人機低空公共航路規劃與仿真驗證系統”項目學術交流的一部分,為國際國內首次對無人機低空公共航路網作專題學術探討,意義深遠。通過中科院、空域管控部門、應用企業的多方產、學、研合作,必將促進國內無人機航路試點工作,推動低空空域資源的安全、高效開發以及利用進程。